日本人吃不起米? 文:悠然

我一直關心日本的社會和經濟,因為它很多的政策、問題都走在東亞國家之前,如「少子化」、「長期的超低利率」、「工業衰退」等,看着日本就能估計到香港或中國大陸將來可能遇到的問題。

去年日本失去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地位,德國取而代之,但實際情形並不那麼簡單,德國是在經濟衰退下表現優於日本,日本2023 年的名義GDP 約為42,000 億美元,德國約為45,000 億美元,原因就是日元大跌。

去年我在日本的時候和當地人聊了這個問題,就是日元大跌對你們生活有影響嗎?大部分都說只要不出國旅遊就沒有,更有些說日元大跌對出口和旅遊都是好事。

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日本資源貧乏,很多原材料如石油都要進口,日元大跌成本不是會更高嗎?

昨天我看到日媒的報道,說日本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,7月份,該國的米類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17.2%,爲20年來最大漲幅。其中,越光米上漲15.6%,粳米上漲18.0%。在日本東京、大阪等地的超市和米店裏,出現大米供應緊張甚至斷貨的情況。

另據日經報道,由於大米供貨量不足,近期日本國內普遍出現了大米價格上漲,東京一家超市裏,產自日本新潟縣的大米,2公斤裝的售價約合人民幣60元,這個價格比之前上漲了大約2成。

我看了日媒對米價大漲的解釋:天氣炎熱、土地不夠、外國遊客把米吃光了等等,這些是理由嗎?

如說天氣炎熱?日本2022年也出現過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,那時候日本缺米嗎?

土地不夠?這個就是胡說八道,二戰後的日本土地就是這麼大,近三十年也沒有明顯的農地減少。

外國遊客把米吃光?這個責怪外人的角度非常日本,日本遊客的確上升了不少,政府觀光局(JNTO)今天7月的數字,指今年1月至6月的訪日外國人約1778萬人次,創下歷來的上半年新高紀錄,且較COVID-19疫情之前的2019年上半還增加100多萬人次,但外國遊客多就是日元匯率大跌所致,而且外國人也不會吃了日本多少米。

我查了一下數據,發現日本缺米的真正原因有二:

第一,國際化肥市場從2022年始就漲價和斷供,日本化肥市場也是國際市場一部分,它不像中國有政府調控市場價,化肥是稻米種植最重要的肥料,水漲船高,化肥貴、米價就貴。

第二,資源價格是會傳導的,即日本的入口原油價格上升,會帶來諸如電力、運輸、機械操作的價格上升,單以電價為例,2024年8月顯示電費上漲22.3%, 創43年來最大漲幅。此外,日本的住宿費和手機通信費也上漲,住宅和汽車保險費也上升。這些都會傳導回農業生產。

日米貴價,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開放進口大米,但日本農業(JA)勢力龐大,是自民黨重要票倉,開放大米進口會直接影響農協的利益。

但如不開放進口大米,日本居民生活成本上升,企業被迫漲薪,日本工業產品出口又競爭不過。

所以,現在是進退兩難,用日元貶值維持出口,日本進口成本上升,日本全行業都受害。

如日元升值維持進口,日本出口成本上升,日本工業與服務行業也會受害。

文:悠然

學研社成員、傳媒人、經濟人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,現爲自由撰稿人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